![](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7-min.png)
城镇可以成为城镇化的主体
国外的经验--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1.美国--近4 万个市镇中,有94 %的市镇人口是在5 万人之下。
小城镇是美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城镇总数的99.3%。
2.英国--25万人口以上的称为城市,25万以下的称为新城 。除伦敦人口规模在百万人以上,几个老的工业城市人口在数10万人以外,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在10万人以下,有的是3—5万人,更小的不到1000人。全英有3000个小城镇。
3.德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个,50万人口以上的不超过10个,超过10万人的城镇只有89个。目前德国共有13500个小城镇,其中75%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000人。
特性1:可成为城镇化主体,解决更多人的城镇化
特性2:更利于四化同步、城乡统筹
特性3:更有利于优化结构、区域均衡
特性4:更加有利于生态文明、节能减排
特性5:提供远比城市多样的特色化生活
1.村镇中国的总体图景—集中化趋势
2.村镇建设用地向建制镇扩张式集中
3.村镇中国的总体图景—差距化态势
在于特色化的魅力、活力
不在于实力、能力、潜力
1.绿色化智慧型小城镇
一套比较完善的小城镇规划:立足生态规划理念,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确定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态修复、生态绿化建设和遗产保护。
2.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
建立一套与绿色农房建设相关的农用绿色建筑推广模式 例如:“乡土绿色建筑”--西藏青海地区推广的太阳房,结合当地技术,因地取材,最有发展潜力。
充分利用生态技术,建设小城镇经济适用高效的基础设施 (运用环保新科技,开展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广泛采取污水再利用、二次资源利用、清洁替代技术等先进技术,改善水和大气质量。)
3.低碳生产与生活方式
发展节水、节能、节地的绿色经济,建立合理的产业模式
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可再生能源应用机制
建立一套能为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充电体系
建设低碳公共设施提高低碳生活意识
4.智慧运营与管理系统
依靠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没有假货的超市
建立一套新的“三网合一” 的快速信息传递系统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管理能力
总结:绿色智慧小镇=产业特色+文化魅力+科技活力
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特色小镇的特质,魅力,生命力都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
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才能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
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不仅是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的简单存在,同时还是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
改善民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特色小镇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改善民生。因此,小镇的打造不但要体现现代化、生态化,更要体现人性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远景设计院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规划设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是根本原则。对于一些距离大中城市比较近的城郊地区,具备交通方便快捷、区域旅游要素多、民俗文化深厚、主题特色鲜明、地形地貌独特等条件的,在规划设计和后期建设运营上,应大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解决农村就业,提供回乡创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特色小城镇。
从目前浙江省第一批、第二批79个省级特色小镇的申报创建经验看,全省各地编制的规划名称有实施方案、实施规划、创建方案、创建规划、概念规划等多种,并无统一范式。特色小镇规划应是一种“创建概念性规划”,内容上应采用“务虚+务实”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有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研究,又要有概念性空间设计和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并在主要的规划内容上与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进行充分对接。
特色小镇创建概念性规划的编制框架上,可围绕“主题选择”“小镇选址”“功能定位”“空间组织”“实施计划”等五个主要内容开展,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小镇创建期的各项规划目标。
特色产业
例子:浙江大唐镇——袜艺小镇
特色产业发展策略
明确分区——袜艺小镇分为众创空间、时尚市集、智造硅谷三大区域。
产业转型——破除落后生产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智慧工厂,产业链重组分工,提升智能化水平。
发展旅游业——推进滨水休闲文化长廊建设,建设以“袜艺”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引入“互联网+袜”——建设电商园和大学生创业园,构筑群落型的电商服务生态圈。
特色文化
例子:山东台儿庄古城
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要注重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形成小镇个性文化,并将这种小镇文化植入小镇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从而增强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一般来说,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炼和展现地方民俗文化,诸如古建筑、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传说、民风民俗等;另一方面,注意营造生态、环保、养生、宜人的休闲文化。在园区规划、建设布局、景观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强调人性化的设计,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这两方面要和谐统一,形成整体一致的个性风格,成为小镇企业和居民共同的文化标识。
在文旅功能的诉求之下,特色小镇,一定是一个环境生态、景观优美的地方——特色小镇的优美景致,可以吸引企业和居民前来居住,为其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叠加旅游功能,以旅游开发来提升小镇的景区水平。
特色旅游
例子:古北水镇
特色旅游,是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促进村民就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乡村旅游服务点,提供完善的乡村旅游综合服务,整体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建设旅游公路)
优质社区
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无论是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应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既能吸引和满足小镇居民工作和创业的需要,也能使其感觉小镇生活的舒适和自在,增加对小镇社区的心理归属感。
比如,杭州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就构建了一个完善、优质、舒适的生活圈。
优质的产业是小镇立镇之本,文化是小镇之魂,旅游是小镇之美,社区是小镇之生,只有这四位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
只有优质、优裕的小镇社区生活,才会吸引国际化、高精尖、高水平、创新性的企业和人才入驻,满足企业发展及其人才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综合来看,包括社区功能在内的多个功能叠加融合,才是特色小镇的应有内涵。
智慧生态
例子:乌镇——智慧小镇(互联网+)
发展策略
创新理念——“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
发展理念——人与自然、人与人、线上与线下、古今中外四个方面的融合共生
目标定位与发展路径——国际风情小城、全球智慧名镇
这场互联网大会对乌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乌镇不仅从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变为享誉世界的江南小镇,还成为践行互联网+的先导者。从智慧旅游到智慧交通、全景区WiFi,乌镇成为智慧景区。
规划意义
首先,从保护的意义来说,特色小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孔庙、塔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其次,从总体规划来看,特色小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展示给世人,将来主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而规划给小镇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小镇的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希望能让人们在看到小镇真正的美丽和深知小镇景观存在的历史意义的同时,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小镇的保护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在于指导实施,而实施的结果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和小与规划是否合理,景观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关系。只要跟人民的利益发生关系,所以小镇的规划非常重要,影响深远。
1、达州市宣汉县马渡乡蜡梅小镇总体概念规划
2、2016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月季主题公园定位及业态规划
3、成都新繁镇特色小镇规划
4、世界动车小镇总体概念规划、产业规划
1、选址:与板块经济、和镇区结合
2、土地:利用存量土地
3、周期:3年
4、规模:规划区3平方公里,核心区1平方公里
5、功能:六位一体,产业、空间、文化、旅游、社区、管理
6、投资:3年50亿,西部可降低为5年50亿
7、规划:四划一体,策划、规划、计划、筹划
8、创新建设模式:缝合式
9、运营模式: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政府退出
10、创建制:培育名单、创建名单、命名名单